中国出口欧美食品合格率超99%,国内的食品呢?
从苏丹红到三聚氰胺,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与此同时,我国出口食品质量水平逐步提高。昨天,国新办发布的《中国的对外贸易》白皮书显示,中国出口商品质量总体上不断提高,2010年中国出口美国的食品为12.7万批,合格率99.53%,出口欧盟的食品13.8万批,合格率99.78%。
食品安全“内外有别”事情一览
在国新办发布的《中国的对外贸易》白皮书中,还有一组数据:日本厚生省进口食品监控统计报告显示,2010年日本对自中国进口的食品以20%的高比例进行抽检,抽检合格率为99.74%,高于同期对自美国和欧盟进口食品的抽检合格率。
今年7月份,来自上海可口可乐饮料公司的零度可口可乐原液,不小心配送到了台湾,在台湾被检出了防腐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食品安全专家和可口可乐公司均称该防腐剂在内地属于合法食品添加剂,是安全的。这是“内台有别”。
双汇瘦肉精事件期间,据媒体披露,2010年底,内地供香港食品合格率为99.97%,澳门达到了100%。珠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官员自豪地说: “我们至今保持11年未发现瘦肉精的纪录。”据悉,供港澳的猪,外形要好看,后臀要丰满,瘦肉率要高,体重也有要求,不能超105公斤,不能低于95公斤。
“禽流期严禁使用违禁药品,内外销猪要分开饲养,千万不能有丝毫的偏差,有情况及时上报。”,在2004年,商务部举行的“供港生猪紧急会议”中,明确出现了“内外”有别的描述。这是“一国两制”下的“一国两猪”。
类似的“内外有别”事情很多,不难看出,关键在于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外有别。中国国内的食品安全标准定的太低。
国内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缘何难建立
出口国外标准如此苛刻,合格率还这么高,说明国内食品安全生产已经掌握了足够的技术,此前所谓的技术落后论不攻自破。
技术没问题,标准成问题。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表示,我国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一致性水平大幅提升,采用国际标准的比例由加入世贸组织时的40%提升到现在的68%。但是,这种提升并没有反映到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来,单就食品安全问题,该发生的仍在发生,三聚氰胺、瘦肉精时而死灰复燃。
上文谈及的“一国两猪”,源于1962年内地为专供香港农副产品开通专用列车(史称“三趟快车”)政策。开通时,中央政府即有一个考虑:通过香港市场,让国内食品业掌握国际食物监管和品质要求,提升国内食品质量。不过,半个世纪过去,内地人并没有看到食品安全方面的“南风窗”效应。除了在临近香港的一些内地城市,供港蔬菜、精品肉已很贵的价格一些超市出售,对内地的食品安全并无多少提升作用。在内地多年来几乎成为食品安全“灾区”的情况下,供港食品可谓一个奇迹。
标准提高,将牵一发而动全身,标准提高,成本上涨,价格亦会提高,最终反映到民众的日常生活中,还是更多的钱买到更好更健康的产品。一方面,政府对物价上涨这个敏感问题很担忧,这是一个系统的问题,需全盘考虑。这种全盘考虑也致使许多民众认为轻而易举能改正能做到的事情变得困难,利益和权力之争夺使得改革举步维艰。另一方面,企业也有责任。
最近,乳制品新国标出炉,引来众多质疑,新国标还是定的太低、关键性指标在最后被推翻,涉嫌暗箱操作被大企业绑架。有关部门虽然予以否认却无法服众,企业和行业绑架标准不无可能,企业并没有动力去提高所生产产品的标准,为求利润最大化,产品只需合格即可。今年11月份,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12日在北京表示,中国食品安全监督抽查的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国内食品安全合格率90%,由于是独家数据,虽有大相径庭的实际感受却也无可辩驳。但按照国内的食品安全标准,合格并不等于安全,有限的标准决定了有限的安全。
高标准未立,谈监督有点是在避重就轻
中国国家标准委主任陈钢介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0年来,标准制修订步伐明显加快,初步解决了标准缺失、老化、滞后等问题。中国的标准制定从来就是关起门来开会,开完会就出个新标准,没有民众参与,让民众有一种感觉:标准是企业和有关部门能接受的标准,而不管民众接不接受。所以企业制订标准有时利于消费者,有时不利于消费者。如何杜绝企业参与制订而引致降低标准、伤害消费者呢?必须让制定过程保持公开性、开放性,跟国际接轨。
公开性在于:标准的提出必须公告,具体数理指标的产生原因必须明示,所有与指标产生的相关人员及其机构、企业的建议都必须公开。开放性可以避免少数企业、机构或个人在标准制订中出现垄断性或是排他性的影响。还必须参照国际标准。例如“零度可口可乐原液”事件,已经有了比较严格的国际标准,就不宜再搞一个低于国际标准的新标准,从而让有些企业借此搞双重标准、涉嫌歧视中国的消费者。(《第一财经日报》)
标准的建立很难吗?有这么多出口国家的严格标准可借鉴,难道中国在关系民众人身健康的食品安全标准上,也需要因地制宜,制定出有中国特色的标准体系?
有评论认为,我们与其喋喋不休地争论行业与企业是否绑架了标准,真还不如正视当前食品安全标准订立上存在的一直不愿直面求解的问题。我们就疏导为相关立法立规部门积极献言建策的各种阻碍,尽快从法制体系上推动公众监督标准的措施尽快出台。这样做,才对得起公众对标准的关注热情,才能从根本上化解他们的“标准焦虑”。(四川新闻网 逸川夫)
低标准的食品,监督生产纵然合格也吃的不放心,当前首要问题并不在监督而在标准,上段评论避重就轻。只有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制定出来,监督才能超越标准成之为首要问题。